如何开创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日期:2022/06/15 类型:行业新闻

关键字:如何开创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包括档案工作在内的大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关注,档案事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档案工作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建设档案强市、实现跨越发展为目标,推进四项工作(档案馆库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目标管理认定,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构筑三大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开发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强化两个保障(组织保障、法制保障),全力提升档案事业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档案工作上档升级。

一、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档案工作的认识

一方面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制定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工作目标;另一方面要围绕大文化来开展档案工作的深化、挖掘、延伸和影响。以此来提高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从而理解、支持档案工作,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2、明确机构职能,加强队伍建设

机构改革后,市档案馆受市委办的委托继续承担档案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但各县(市、区)委办和档案馆职能职责不清,存在互相推诿现象,造成基层档案工作人员无所适从,影响档案工作开展。

为此要尽快明确各县(市、区)档案馆行政管理职能,形成市县两级协调联动的体制机制,加强全市档案队伍建设,按照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原则,配齐配强档案部门领导班子和档案工作队伍,推动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档案工作发展

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档案局支持县级国家档案馆建设为契机,加快县级馆建设进度。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依法严格规范管理档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强化责任、自我加压,千方百计加快档案馆(室)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夯实新时代档案事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基础。

4、加强档案法规体系建设

认真研究依法治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引导社会各方面依法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制定了《档案行业红名单黑名单管理办法》,把档案工作列入到社会信用建设体系中,培育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和法治观念,为依法治档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二、做好基础业务工作、推进档案事业发展

1、抓好市县两级数字化档案馆建设

档案事业要实现绿色发展,就必须向数字化、信息化迈进,使档案利用便捷快速,更好的解决档案存量数字化和增量电子化问题。优先将群众关心、关注的档案进行档案数字化扫描。

各县档案馆信息化先后开展,下一步我们要摆脱传统、落后、低效的档案保存和管理开发模式,积极探索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争取全面完成市、县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

2、以档案目标管理认定为载体,促进各级机关档案管理工作

全面加强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室及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深化目标管理认定,巩固认定成果,提升认定级别,扩大认定范围,不断提升基层档案室规范化水平,做好“系统抓、抓系统"工作。

3、做好农村档案工作,服务基层发展

认真组织开展土地确权档案管理工作,建立省级土地确权管理示范县,为推进全省土地确权档案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4、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加强档案开发利用工作

档案要实现开放发展,就要使档案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档案事业的开放就是要挖掘、整理优秀档案,坚持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把档案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集中保管珍贵档案,深度挖掘馆藏。通过编辑出书、举办档案展览等形式,打造具有红色记忆、城市记忆、民间记忆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档案文化品牌。

5、加强民生档案建设,丰富档案资源共享

市县两级档案部门对近年来新形成的有关新农合、新农保、婚姻档案、土地流转等多种类型的民生档案,及时指导建档接收进馆。将企业档案接收入馆,避免破产企业档案的流失,为破产企业职工办理退休等查阅利用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突出创新思路、抓住特色亮点工作

1、全面启动数字化档案馆

一方面积极向财政申请专项资金,另一方面开展工作人员培训,对馆藏档案进行鉴定,在省级范围内启动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工作。

2、建立完善市县两级民生档案查阅中心

为满足群众查档用档需求,档案馆对照民生档案基本种类,对应收未收的民生档案进行归类和统计,并积极与有关单位和部门协调联系,提高移交意识、统一归档标准、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民生档案应收尽收。不断完善便民利民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为办事群众节约时间成本,避免来回跑路。

3、努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尽快谋划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争取尽早列入市委市政府建设规划。

二是督促有建馆任务的县(市)尽快谋划建设新馆。

三是明确机构改革后档案部门的职责职能,健全档案工作机制。

四是加大档案接收力度。继续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和破产企业的档案接收工作,力争做到应收尽收。加大机构改革中合并、撤销单位档案的移交力度,避免档案流失。